当前位置:图书馆首页 >> 悦读在线 >> 书目推荐 >> “新浪好书榜·2017年度十大好书”隆重揭晓

“新浪好书榜·2017年度十大好书”隆重揭晓

2018-01-09 08:13:16  作者:图书馆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170  文字大小:【】【】【
  15日,由新浪读书编辑部、专家评委与广大网友共同参与、综合评选的新浪好书榜·2017年度十大好书隆重揭晓。入选十大好书的作品分别是《好人宋没用》、《劳燕》、《甲马》、《温柔之歌》、《有如候鸟》、《逝者如斯》、《青年斯大林》、《最后一公里村庄》、《青苔不会消失》、《杂草记(上下册)》(排名不分先后)。另外李修文作品《山河袈裟》和严歌苓作品《芳华》在网友投票结果中获得“2017年度新浪好书榜·人气奖
  新浪好书榜·2017年度十大好书综述:焦虑年的文学与现实
  文|绿茶
  都说2017年是焦虑年,年底这几天,很多人撰文回顾这一年,综合起来看,就是一部不算太薄的《2017中国焦虑史》。这焦虑之辐射力甚至抵达向来反应迟钝的出版界,选题通过率低,纸价上涨,印刷厂停工等等,每个行业的基础设施全面受波及,那些指着在年底翻身的策划人和编辑们,全面沉浸在焦虑中……
  而年底的各大好书榜却呈现一片喜气洋洋的场面,除了常规的各类媒体和机构好书榜,各出版机构也纷纷评选自己的年度好书,一时间书单满天飞,让人眼花缭乱。
  像往年一样,这两个月我参与了十几个好书榜评选,涉及不同类型,有科幻、文学、历史、非虚构、童书等,每家评选机构都有自己的立场和标准,评委们都在评选机构提供的书单池子里,尽可能做到最好的平衡和选择,这一份份好书榜都在一定范围内有参考价值,也不可避免的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新浪好书榜是众多好书榜中比较接地气、又兼具品质的榜,又坚持多年不曾间断,已有近十年历史,保证了风格与质量一以贯之,始终秉持不偏不倚的立场,又保持良好的态度和眼光。纵观今年入选的十大好书,若总结特色与突出主题的话,一是对现实的关注,二是女作家表现不凡。
  今年的中国文坛,女作家的确表现不俗,随便一列就能列出十几二十多位一线女作家的新作出版问世,如王安忆的《红豆生南国》、鲁敏的《奔月》、严歌苓的《芳华》……铁凝也在今年出版她自2006年当选作协主席后的首部短篇小说集《飞行酿酒师》。而入选本届好书榜十大的女作家有张翎、周晓枫、任晓雯、默音等。海外华文作家张翎这些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每部作品都在自我的文学框架内做出新的突破,新作《劳燕》讲述人性在战争中的考验与升华,是非常有厚度的一部小说;周晓枫继续在散文路上悠然前行,有如候鸟般继续文学之旅,为中国散文写作坚持一份难得的力量;任晓雯这些年越写越见功力,《好人宋没用》把一个女性的平凡和不凡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今年中国文学的一大惊喜;还有年轻的默音,用《甲马》讲述了一个跨时代的故事,越来越多八零后作家开始她们的跨度写作,让文学呈现越来越多可能性。无独有偶,引进的《温柔之歌》同样是女作家作品,甚至保姆杀人这样的故事都与我们的现实焦虑呈现出惊人的契合。
  不管文学如何书写世界,但现实总让人焦虑。袁凌是国内最好的非虚构作家之一,他每一篇作品都写尽现实的无奈和焦虑,这本《青苔不会消失》用真实、冷峻的手笔书写一个个无奈而残酷的现实,给焦虑的我们带来一些舒解,原来,自己那点儿焦虑在大千世界的冰冷、艰辛面前,根本不算什么。
  再比如《最后一公里村庄》,以田野调查的严谨讲述乡村的现实与真实,那些我们所谓回不去的故乡,如今又是什么面貌,有多少人在关心他们的现状和存亡。那些从乡村跑到城市里的人,他们能否为城市所容,如今,这些把青春和体力奉献给城市的人们却在不断的改造升级中依然四处漂泊,他们还会回到自己的乡村吗?
  有些发生过的事看似离我们并不遥远,但如果没有及时准确的记录,记忆的消失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得多,所以如果有可能,应该尽力留住那些能留下的。《逝者如斯》和《青年斯大林》就是钩沉往事的书,这样的书如今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杂草记》是日本著名园艺家柳宗民的作品,这是一部将专业知识与人文关怀融为一体的自然笔记,也是写给每一个不知名的生命的赞歌。近几年博物类持续成为出版的热点,内有人们渴望亲近自然、关注环境、生活闲遐等诸多因素的促进,这类图书虽然种类庞杂、良萎不齐,但整体而言还是丰富多彩、趣味多多,能将专业知识与人文思考有机结合则是难得的文理兼通之作。无论世事如何变化,自然的力量才更为长久甚至永恒。
  以下为新浪好书榜“2017年度十大好书颁奖词
  1、《好人宋没用》任晓雯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78
  《好人宋没用》讲述的是一位苏北女性在上海立足生根的故事,以一个普通女性的一生经历与心路历程贯穿起上个世纪的历史。任晓雯的文字干净有力、轻灵细腻,以丰富细节和生动情节构建出活色生香、极具上海特色的市井生活。作者在考据历史背景方面做足了功夫,通过描摹小人物的命运反映了时代变迁,颇具张力的叙述语言能贯穿始终,体现出作者的文学抱负及对文字、文学的敬重。
  2、《劳燕》张翎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7
  旅居海外的作家张翎近些年作品颇丰、题材多样,或者将目光投向历史深处、或者关注瞬息万变的现实,不仅有身居海外远观的冷静和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在作品叙事架构等方面也一直在做新的尝试。2017张翎的最新长篇《劳燕》首次涉及抗日战争期间中美特种技术训练营的抗战培训计划,女主人公在一系列大时代笼罩的人生变故中成长、成熟,情感在战争和动荡中被涂抹上别样的色彩。看似并不新鲜的题材还是被张翎用出色的人物塑造能力与别致又流畅的叙事方式写出了新意。
  3、《甲马》默音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10
  据说这是作者历时八年、四易其稿完成的超级长篇。默音巧妙地以甲马”——民间用于祭祀祈福的符纸为主线,时空跨越西南联大、云南知青们的景洪农场、千禧年之前的上海,讲述三代人的人生与爱情,串起一个寻回时间的故事。作者在历史与现实、现实与奇幻中自如穿梭,语言温婉细密,情节动人流畅。在灵异又不乏温情的气氛中,关于时间与记忆的回响给读者内心带来极具力度的冲击。
  4、《温柔之歌》[]蕾拉·斯利玛尼著 袁筱一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8
  故事从一起骇人听闻的杀人事件而起,一个被主人视为无所不能、近乎完美的保姆,竟然杀死了所照管的两个孩子。结局从书的开始就已交待,没有悬念,作者深入挖掘的是隐藏在凶案背后的社会现实:女性生存的艰辛,小人物的命运,爱与教育的观念,支配关系与金钱关系,包括中产阶级的困境等等。该书出版后反响极大,斩获2016年龚古尔奖。而诸如保姆杀人等如今也是我们开始热烈讨论的话题,隐藏在深处的人性力量,无论善或者恶,都有迹可循,人同此心,无关国籍。
  5、《有如候鸟》周晓枫著  新星出版社  201710
  很少有人专事散文写作,周晓枫却一直对散文保持着近乎虔诚的忠贞。一如她以往的作品,周晓枫的精致、绵密、敏感贯穿始终。她的文字有种独特的气质与气场,能将看似平常的事件、现象,用看似平常的词汇,营造出惊心动魄、气象万千的景致。这是她对世间万物极其细腻的体察与感悟,敏感、细腻、犀利、机智,常常一针见血,亦不乏温情,却绝不造作。《有如候鸟》是她多年写作的沉淀与延续,也令人依然期待她未来更深远的探索。
  6、《逝者如斯:六十年知见学人侧记》赵珩著 中华书局  20178
  赵珩先生出身名门世家,又从事文化出版工作多年,六十年来,由于家世原因与工作关系,与许多具有深厚传统文化修养的老辈文化人、学者得以近距离接触。本书追忆陈梦家、启功、王世襄、朱家溍、史树青、翁偶虹、邓云乡、吴小如等学者大家的往事,赵珩先生以从容蕴藉的笔调和摄像机般的记忆,叙述了与这些前辈交往的点滴,描摹了他们的音容笑貌,并着力钩沉他们在学术文化上的贡献,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一个无法重现的时代渐行渐远,赵珩先生的经历与见闻无他人可以替代,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忆。
  7、《青年斯大林》[]西蒙·蒙蒂菲奥里著 徐展雄译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73
  随着档案开放,人们对斯大林的认识日渐深入。关于斯大林执掌政权后的著述颇多,然而,对于他的青年时代,人们至今了解不多。跛腿者、神学院优等生、男高音、气象员、诗人、革命者、情人、逃亡大师……《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西蒙·蒙蒂菲奥里历时10年,走访9个国家23座城市,重述斯大林如何从鞋匠的儿子最终成为列宁左膀右臂这一鲜为人知的成长历史,也勾勒出一个更全面、更多面、更细节的斯大林。
  8、《最后一公里村庄》贺雪峰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177
  关于农民进城、乡村变迁、城市化发展及村庄空心化等诸多话题近些年一直是令人关注的焦点。贺雪峰是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本书与众不同的是,不仅有深入千余村庄的田野调查,还从区域差异的视角审视中国乡村,资料翔实、数据细致,内容也相当的贴地气。从农村养老到彩礼支出、从土地管理到低保扶贫……书中所论及的方方面面反映了中国乡村最迫切需要被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既直接记录了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民生,同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9、《青苔不会消失》袁凌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174
  袁凌从事非虚构写作多年,并且目光多聚焦于生活边缘的小人物。《青苔不会消失》精选了作者袁凌十年来记者生涯中最为杰出的非虚构作品,叙述了十二个底层”“边缘”“苦涩的故事。在那些最卑微的生存与命运回声中,为我们呈现了一片震撼的精神世界与生存景观。袁凌的文字冷峻、细致,最为难得的是他经年的坚持与专注,他的文字不会令人愉悦,只会令读者感到刺痛、窒息,但这也是我们不该无视的现实中国。
  10、《杂草记》[]柳宗民、三品隆司著 烨伊、虞辰、曹逸冰译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73
  只要认真观察,再不起眼、再无趣的植物都蕴蓄着生命的坚韧与美好。园艺家柳宗民以专业的眼光写出每一株平凡杂草的不凡。在不了解的人眼中,它们是杂草,但是在柳宗民看来,一草一木,各有价值,没有一种草,该被叫做杂草。这是一部将专业知识与人文关怀融为一体的自然笔记,也是写给每一个不知名的生命的赞歌。书中搭配120幅精美手绘插图,同时有中日植物名称对照,带你认识你身边熟悉的陌生生命。
 

发布员:yangxin  责任编辑:yangxin


相关文章
 

最新公告

更多

关于推荐上报河南省2018年度“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 ... 
图书馆关于开通试用《艺术一刻钟》的通知 ... 
图书馆关于开通试用《仁仁阅》的通知 ... 
关于开展宪法知识测试的通知 
关于2018下半学年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安排的通知(再 ... 

最新文章

更多

《高山上的小邮局》领衔新浪...
任曙林回忆录《不锈时光》领...
帕慕克最新长篇《红发女人》...
2018年河南高校图工委“河南...
纪实文学《长乐路》领衔新浪...
村上春树新作《刺杀骑士团长...
于坚新作《建水记》领衔新浪...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十大好...
“新浪好书榜·2017年度十大...
阿乙新作《早上九点叫醒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