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首页  新闻  本馆概览  读者服务  电子期刊  电子图书  特色馆藏  共享资源  焦作特色数据库  学科导航  悦读在线  党群工作  校务公开 
当前位置: 首页>>焦作特色数据库>>正文
文章内容页
天目瓷
2010-06-08 09:33   网络

天目瓷是一种黑色带有紫及酱色釉彩的瓷器,原指福建的建窑瓷器。约在日本的镰仓时代(1192—1333年),日本来我国留学的僧人曾从天目山把这种瓷器带到日本,并称它为“天目”,于是后来人们习惯上便把黑釉瓷称为“天目瓷”。

《天目》一书图版中有5件瓷器为焦作李封天目瓷窑遗址出土。其中有天目瓷碗1件(彩图8,北宋,口径18.6cm)、白覆轮油滴天目钵1件(图版10,北宋,高8.5 cm,口径14.8 cm,高台径2.5cm,藏藤田美术馆)、白覆轮天目碗1件(图版11,北宋,高14.6 cm,口径14.9 cm高台径4.1 cm,藏东京国立博物馆)、河南天目瓶1件(图12,北宋,高30.0 cm,口径12.0 cm)、河南天目双耳壶1件(图版13,高13.0 cm,口径8.9 cm,胴径12.4 cm,底径6.8 cm)。焦作市李封天目瓷器在《天目》一书中,被小山富士夫先生称之谓“河南天目”瓷。

李封天目瓷窑遗址,位于焦作市中站区李封村村中山前坡地上,地势北高南低。窑址面积约5600多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1—2.5米,地面上分布着大量的窑具和瓷器残片。从采集到的瓷器标本看,器物类型有碗、枕、灯、罐、盆、盏、瓶、小玩具和缸等。窑具有圆形直壁深腹匣钵、圆形锅底漏斗状匣钵、环形垫圈等。另外,在一些器物内部还发现有带3——5个支钉的烧造痕迹。瓷器胎质以灰白色胎为主,兼有少量白胎、砖红胎和缸胎。釉色有黑釉、酱色釉、黄色釉、白色釉及天蓝色釉等。多数器物施釉到底,部分圈足露胎。釉层较厚,少部器物有窑变现象。器物装饰有刻花、画花、印花和白地黑花。其中白地黑花器物装饰丰富多彩,绘有人物、花草、山水和行笔如游龙的行书、草书等。从李封天目瓷窑遗址拣选到的器物标本看,具有产品种类繁多、色彩丰富、釉质新颖而富于变化,生活气息浓厚等特点。北宋末至金代为鼎盛时期。它的制作手法分别受南方吉州窑系、河南禹州窑及北方磁州窑系的强有力的影响,从而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李封天目瓷窑遗址,是继焦作修武当阳峪窑之后,又一处宋金时期北方民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河南省天目瓷窑遗址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现代中国古陶瓷学会副秘书长、河南省古陶瓷学会会长,深圳大学名誉教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青云先生,早在1979年所写的一篇题目为《河南天目瓷》一文中说:“……解放前,日人小山富士夫曾在焦作市李封村一带收集了一批天目瓷,除素天目外,尚有油滴、白覆轮、免毫花、玳瑁斑等,器形有碗、瓶、罐、钵、皿、壶、器盖等。小山富士夫把这种天目瓷器称之为‘河南天目’”。

从1975年起,焦作市古瓷窑遗址中就增加了一处“李封天目瓷窑遗址”;“河南天目瓷”中新增加几件焦作市李封天目瓷窑遗址中的品种:“河南天目虽然孕育于各地的民窑之中,不可否认各类瓷艺的发展对河南天目都有着直接影响,尤其北宋时官窑林立,民窑四起,各窑互相竞争,虽然料粗,但能细作,虽不善雕、刻、绘画,但却利用黑色有青紫及酱色的釉彩,采用洒釉技法,发挥其熟练窑变功能,使其出现美丽的鹧鸪斑、兔毫花之类的精良作品,形成了河南天目独特风格。”

李封天目瓷器,是河南天目花丛中的一朵奇葩。

参考书目:

1、小山富士夫:《天目》日《平凡社》昭和40年1月5日出版。

2、赵青云:《河南天目瓷》《河南文博通讯》1979年第3期。

3、焦作市文物局:《焦作市文物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版权所有:bet365备用网址器-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