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新闻  本馆概览  读者服务  电子期刊  电子图书  特色馆藏  共享资源  焦作特色数据库  学科导航  悦读在线  党群工作  校务公开 
当前位置: 首页>>焦作特色数据库>>正文
文章内容页
绞胎瓷&天目瓷
2010-04-26 11:20   网络

天目瓷:

天目瓷原指福建建窑瓷盏。也称“天目釉”,主要指古代福建建窑和江西吉州窑的黑釉窑变瓷器。此外河北磁州窑、定窑、山东博山窑、河南、山西、陕西也有出产约在日本镰仓时代,日本僧人来我国留学,从浙江天目山带去建窑瓷盏,并称这种瓷盏为"天目"。后来人们把黑瓷统称天目瓷,并在国内外有关陶瓷的论著中普遍使用。另有一说,认为这种黑色并略带青紫、酱褐色的瓷器,最早发现于福建建安的天目山,所以叫天目瓷。

延伸阅读:天目瓷

绞胎瓷:

古代陶瓷品种,始创于唐代,是唐瓷的一项新创造,同时期还有秘色瓷、彩绘瓷、花釉瓷等等。

绞胎瓷是采用黑胎土和白胎土混合在一起制胎,拉坯成型,目的是塑造出像木头纹理一样的效果,上釉后烧造成绞胎瓷。由于两种胎体烧造条件不同,对工艺的要求很高,装饰效果犹如犀皮漆器一般,产量不大。

亦称“搅胎瓷”、“透花瓷”。陕西、河南的唐墓曾出土有绞胎杯、碗、三足小盘、长方形小枕等。1972年陕西乾县唐懿德太子墓出土一件三彩绞胎骑马射雕俑,是目前仅有的一件绞胎瓷塑。绞胎瓷始于唐,宋靖康之变后烧制中断。1981年。修武县当阳峪陶瓷厂经过数百次试验,又成功地仿制了绞胎瓷。

延伸阅读:绞胎瓷

版权所有:bet365备用网址器-图书馆